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根据《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祁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相关政策文件要求,结合衡阳师范学院驻小坪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调研成果与村情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湖南省关于 “三农” 工作的系列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以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统筹推进小坪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 “五大振兴”。紧扣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总要求,立足村情实际,整合高校资源,强化政策衔接,着力破解产业薄弱、人才短缺、设施滞后等瓶颈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小坪村建设成为党建引领强、产业特色明、人居环境优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二、工作目标
围绕 “两年见成效” 总体要求,到 2027 年实现以下目标:产业振兴方面,形成 “特色种植 + 加工制造 + 生态农业” 的产业体系,培育若干村级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实现显著增长,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保持较高水平;生态宜居方面,完成全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实现生活垃圾全面处理、卫生厕所广泛普及、村道亮化覆盖率大幅提升,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治理有效方面,深化 “红祁岗哨” 治理模式,建成标准化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实现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打造基层治理样板村;生活富裕方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特困人员、低保户等困难群体动态帮扶全覆盖,完成一定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实现转移就业人数显著增加。
三、主要工作
(一)抓实脱贫成果巩固,筑牢乡村振兴底线
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对部分特困人员、低保户和监测户实施 “一户一策” 精准帮扶,围绕收入变化和 “两不愁三保障” 落实情况开展常态化走访,动态更新监测台账。持续落实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保障政策,推进危房改造提质工程。建立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台账,联合衡阳师范学院开展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脱贫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
(二)科学编制村庄规划,优化乡村发展布局
依靠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专业规划团队,结合小坪村区域特点,编制 “多规合一” 实用性村庄规划,重点明确产业布局、居民点建设、生态保护红线。统筹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零散耕地发展规模化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合理规划村级产业园区,将光伏发电项目周边土地纳入特色种植示范区,村部闲置用房用于箱包加工车间扩建。
(三)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实施 “头雁工程”,培养年轻后备干部,选拔致富能手、返乡青年进入村 “两委” 班子,优化班子年龄和学历结构。深化 “红祁岗哨” 治理模式,完善 “片组邻长” 三级网格体系,设立片区服务点,实现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服务全覆盖。规范党组织生活,落实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制度,针对党员年龄结构现状,建立流动党员线上管理平台,积极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
(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
发展特色种植业,启动 “光伏 + 中药材” 种植项目,在光伏发电用地选优部分区域试种中药材,与村内药材公司签订订单收购协议,带动农户增收。壮大加工制造业,整合村内闲置房屋资源,改建箱包加工车间,提供就业岗位,贡献集体收入,并逐步扩大生产规模。推动农旅融合,依托资水犬木塘水库工程灌区景观,开发 “水库观光 + 农事体验” 乡村旅游线路,建设农家民宿,配套农产品展销中心,提升游客接待能力。拓展集体经济渠道,盘活集体闲置土地,通过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发展黄金、何首乌等种植;争取省级财政衔接资金,实施庭院经济试点项目,扶持家庭发展特色种养。
(五)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开展 “五清一改” 专项行动,清理村内生活垃圾、沟渠塘堰、乱搭乱建,拆除废弃农房,建设标准化垃圾亭。推进基础设施提质,修复和新增路灯,完成村道修缮和绿化工程。
(六)推进人才振兴工程,强化智力支撑
实施 “本土人才培育计划”,每年选拔致富能手参加县级创业培训,邀请农业专家开展种养殖技术指导,培育 “土专家”“田秀才”。发挥高校帮扶优势,衡阳师范学院定期组织 “乡村振兴讲堂”,开展电商运营、农产品营销等培训;选派师生团队驻村开展支教、农技服务,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制定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对创办实体的返乡青年给予场地租赁补贴,培育返乡创业示范项目。
(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设立村规民约公示栏,每年开展 “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 等评选活动,树立文明典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依托传统节日举办民俗活动,保护和开发本地特色民俗文化,组建村民文艺表演队。推进移风易俗行动,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婚丧嫁娶简办标准,杜绝大操大办现象;设立 “村规民约红黑榜”,引导村民养成文明习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村级图书室,新增图书,安装健身器材,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交通设施方面,完成通组公路硬化,在村口主干道设置交通标识牌,改善村民出行条件。水利设施方面,修复灌溉水渠,加固山塘,提高农业抗旱防汛能力。公共服务方面,建设村级快递服务站,解决村民快递收发难题;升级村卫生室设备,聘请乡村医生驻点服务,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九)强化资金保障机制,规范项目管理
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对接省级财政衔接资金,争取驻村帮扶资金和省级美丽乡村重点村奖补;整合高校帮扶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严格资金管理,建立村级项目库,所有帮扶项目实行 “四议两公开” 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公开透明;定期开展资金使用绩效评估,杜绝 “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十)健全长效帮扶机制,凝聚振兴合力
深化校地合作,衡阳师范学院发挥学科优势,在农产品包装设计、品牌推广、电商运营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开展 “以购代捐” 消费帮扶,保持一定规模的采购额。动员社会力量,引导乡贤、企业参与乡村建设,设立 “乡村振兴公益基金”,重点支持教育帮扶、产业发展项目。建立考核机制,制定年度任务清单,实行 “周调度、月总结、季考核”,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村干部绩效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由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成员的乡村振兴工作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建立 “村两委 + 工作队 + 村民代表” 的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二)制度保障
制定相关办法,将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分解到月、责任到人;建立村务公开制度,定期公布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三)作风保障
驻村工作队严格落实 “五天四夜” 驻村制度,深入群众开展走访调研,高频次走访农户;推行 “一线工作法”,确保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
衡阳师范学院驻小坪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将携手村支 “两委”,团结带领全体村民,以担当精神,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奋力谱写小坪村乡村振兴新篇章!
衡阳师范学院驻小坪村乡村振兴工作队
中共小坪村党总支
小坪村村民委员会
2025 年 6 月